认证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认证 > 认证知识 > 正文
如何理解认证标准中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和达成情况评价?
作者:   时间:2019-12-18   点击数:[]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底在认证标准“培养目标”项中,要求“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在标准“持续改进”项中,要求“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前者是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要求,后者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是修订和完善培养目标的需要,重点关注培养目标与内外部需求的吻合度,包括全球化和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和地区发展变化,行业和用人单位发展变化,学校定位和专业教育发展变化,学生和家长的期望等,专业可以面向各个相关利益方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问卷、走访等),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评价结果。根据专业的服务面向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尤其要加强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调研,重视用人单位的意见。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结果是修订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

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是改进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需要,是修订和完善专业毕业要求的重要依据。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重点关注培养目标的要求与毕业生实际表现是否吻合,即目标的实现情况。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最常见的评价方式是对用人单位以及相关各方进行调查,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状况及其适应岗位的情况,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以及毕业生对自身的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结果应通过持续改进机制,作用于毕业要求的修订。

在当前情况下,对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达成情况评价的要求,重点关注机制的建立。通过自评,专业应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机制,根据自身特点,明确评价对象、方式、责任主体、流程、周期和评价重点等,不断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培养目标反映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专业和职业成就的预期,而学生工作后面临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不确定因素较多,专业在进行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情况评价时,应重视整体判断,尽量反映总的发展和变化趋势,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窗体顶端

 

来源: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网站 发布日期:2019-12-18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