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培养方案】烟台大学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时间:2018-07-02   点击数:[]


 


烟台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2  学科门类:工科(08   2025版)

一、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学科始建于1984年,由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对口援建,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科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2个,均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成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个稳定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拥有工程力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驱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新能源与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研究院、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山东省高端能源装备与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校海工能源装备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特色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绿色车辆未来产业实验室、山东省流体传动与控制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8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平台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与国际视野、独立科学研究创新能力,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胜任设计、制造、检测、控制、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包括:

1. 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厚植爱国情怀,严守法律法规,恪守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秉持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精准把握机械行业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综合应用科学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工程管理等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高效阅读本领域科技资料与文献,具备开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4. 聚焦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及装备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培养机械工程领域胜任设计、制造、检测、控制等科学研究与工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研究方向

机械工程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分别为:

1. 机械设计及理论

研究领域:机械系统性动力学、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先进阻尼减振、主被动复合振动控制、工程流体力学仿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

研究特色:面向高端装备设计需求,以航空动力装备、矿山装备、海工装备、流体装备、工业母机等为研究对象,在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先进阻尼振动抑制、机械系统振动测试、主被动振动控制、智能运维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领域:机械产品数字化制造、超精度加工及材料成型、流体传动与控制、再制造技术等。

研究特色:围绕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需求,在机械产品参数化建模、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铝合金型材成型、液压动力元件制造、蓝光激光熔覆技术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

3. 车辆工程

研究领域: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控制、电池云管理与数字孪生、智能温控一体化热管理、电池热失控冲击防护与智能隔爆技术等。

研究特色:面向新能源专用车、商用车、乘用车、矿用车、工程车等研发需求,在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领域、分布式驱动、无人驾驶、轻量化方面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4. 机械电子工程

研究领域:工业机器人、软体(微型)机器人、智能分析仪器开发、智能装备控制技术等。

研究特色:围绕高端智能装备与控制技术需求,在微纳光制造、微型机器人、医工交叉、智能检测与仪器、工业自动化控制、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数字化平台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四、修业年限

学制3年,修业年限2-5年(含休学、保留学籍)。

五、培养方式

1.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研究生开题、中期、答辩,指导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等工作。培养过程注重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进行监督。

鼓励实行以导师负责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在培养过程中实行组会制,加强研究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课程学习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在培养体系设计上,强调理论学习、科研实践与学位论文的一体化推进,鼓励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主动参与学术论坛交流与专业性实践训练,在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六、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不少于30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课程学位不少于28学分(公共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学术训练不少于2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机械工程学术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2门本领域本科阶段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后方可申请答辩,不计入总学分。

七、课程设置

《烟台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详见附表1

八、学术训练

完成下列4项中的2项,可获得学术训练2学分:

1. 调研报告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结合学位论文任务,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8000字的文献调研报告。要求查阅文献资料不少于3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15篇。在第三学期开展并完成。

2. 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研究生参加4次及以上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其中本人主讲学术报告1次,每次学术活动要撰写总结报告,并将有关书面材料交导师签字后上交学院。

3. 境外学习交流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赴境外开展出国学习或学术交流时间大于1个月,并提交学术交流总结报告。

4. 科技竞赛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全国性科技竞赛(包含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有关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国务院其它部委组织的全国性竞赛)并首位获得二等奖及以上。

九、培养环节

1. 开题报告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学术调研和参加科研项目,确定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在第三学期提交开题申请,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开题答辩。评审小组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未通过者,需再次参加学院组织答辩,直至开题通过或劝退。

2. 中期考核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在第四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针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中期答辩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延期3个月参加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延期6个月毕业或劝退

3. 预答辩

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预答辩。预答辩未通过者延期6个月后再次申请预答辩。

4. 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在校期间独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按照《烟台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撰写暂行规定(修订)》(烟大校发〔202215)文件执行。

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结束后,应根据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填写《烟台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登记表》。

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在中文核心及以上刊物录用1篇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且研究生为一作或二作已备案的第一或第二导师为一作)

2)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1场次;或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2场次

3)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认定符合要求的其它重要学术成果。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1. 毕业条件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培养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2. 学位授予条件

学位授予工作按照《烟台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烟大校发〔202215)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授予硕士学位证书。

十一、推荐参考书目及文献

研究生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详见附表2

十二、其他

1. 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由学校统筹部署,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审核后,提交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依次审议,最终报学校批准后正式实施

2. 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应严格执行培养方案。若因特殊情况需修订,须按照上述流程审批

3. 本方案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025级起正式施行


附表1:全日制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9学分

M00120001

基础英语(学硕)

1

64

4

考试

必修

M0011000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

32

2

考试

必修

M001100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6

1

考试

必修

M00110007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2

16

1

考试

必修

M56110001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

16

1

考查

必修

专业学位课

12学分

M56210001

机电控制工程

1

32

2

考试

必修

M56210002

数值分析

1

32

2

考试

必修

M56210003

弹性力学

1

32

2

考试

必修

M56210004

机械振动

1

32

2

考试

必修

M56210005

高等流体力学

1

32

2

考试

必修

M56210006

机械测试技术

1

32

2

考试

必修

非学位课

选修课

≥7学分

M56320001

机器人学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2

高等传热学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3

工业控制装置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4

运动控制技术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5

机器视觉与应用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6

计算机图形学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7

现代CAE技术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8

信号与系统

2

32

2

考查

选修

M56320009

车辆NVH技术与应用

2

32

2

考查

选修

M63320115

强化学习理论

2

32

2

考查

选修

补修课程

M56510001

机械工程材料

1

40


考试


M56520001

机械设计基础

2

96


考试


M5652000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40


考试


M56520003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48


考试


M56520004

机械制造工艺学

2

56


考试


实践环节2学分

M56630001

学术训练

3


2



注:在课程编号后加表示为双语课程。


附表2:参考书目及文献

(一)参考书目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及出版单位

1

微系统和纳米技术

周兆英,王中林,林立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

车辆动力学及控制

拉贾马尼(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汽车系统动力学及集成控制

陈无畏等著.科学出版社

4

振动理论及应用

William T. Thomson,清华大学出版社

5

机器故障诊治与自愈化

高金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6

非线性振动

刘延柱,陈立群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7

结构动力学

R.克拉夫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8

材料科学基础

潘金生、田民波、仝健民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9

摩擦学原理

刘正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0

Hydraulic Power System Analysis

Arthur Akers, Max Gassman, CRC Press

11

Materials Science.

Hosford, William F.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

Mechanics of Materials,

Riley, William F.; Sturges, Leroy DJohn Wiley

13

Laser Material Processing,

William M. Steen, Jyotrimoy Mazumder, Springer

14

Vibration Damping, Control, and Design

Clarence W De SilvaTaylor & Franci

15

Turbulent Flows

Stephen B.Pope,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二)参考文献期刊

序号

文献期刊名称

1

机械工程学报

2

中国机械工程

3

振动工程学报

4

摩擦学学报

5

焊接学报

6

汽车工程

7

航空学报

8

内燃机学报

9

农业机械学报

10

仪器仪表学报

11

中国公路学报

12

压力容器

13

中国表面工程

14

机器人

15

自动化学报

16

塑性工程学报

17

表面技术

18

材料热处理学报

19

工程设计学报

20

机械科学与技术

21

机械传动

22

流体机械

23

液压与气动

24

振动与冲击

25

振动.测试与诊断

26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7

轴承

28

铸造

29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3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32

Engineering

33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34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SME

35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36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37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38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39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

40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41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42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ASME

43

Wear

44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45

Measurement

46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47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4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4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50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51

Nonlinear Dynamics

52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53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54

l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5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Design

56

Journal of 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s

57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58

IEEE Sensors Journal

59

Lab on a Chip

60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